培養女兒藝術細胞 林嘉欣:最佳的身教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6/03/29 18:07

最後更新: 2016/04/01 16:31

分享:

分享:

(曾有為攝)

藝術天份滿瀉的金馬影后林嘉欣,不難想像她的女兒必備優良傳統,但總好奇嘉欣是如何培養、教導女兒認識藝術,讓今年 5 歲的大女兒繪畫作品,能與潮流品牌 agnes b 合作推出一套兩款限量 350 套「WE ARE CAPTAIN X 林嘉欣」慈善杯作義賣。

嘉欣對女兒習畫,有自己一套觀點,她認為藝術不應有任何目的,也不主張要學到甚麼才畫畫,做家長要常常保持open mind,原來,氣質天后培養下一代藝術修養的秘訣,居然是「唔教」!

林嘉欣把藝術自然地帶入女兒的生活中。(攝影:曾有為)

「WE ARE CAPTAIN X 林嘉欣」慈善杯,圖案是嘉欣大女兒的畫作,將作義賣用途。蝴蝶圖案很可愛。(攝影:曾有為)

 不催谷 讓她潛移默化

我不會教孩子畫畫,而是讓她自己畫。

嘉欣「拒教」,其實是她不喜歡指指點點叫女兒怎樣畫,或是送她上繪畫班,取而代之是為女兒提供良好的畫畫、做手工環境,給她浸淫在美術的氣氛中,自行發掘繪畫樂趣。

嘉欣說:

在大女兒年幼時,我在家中放了不同的美術材料,顏料、畫筆、閃粉、畫紙等,讓她想畫的時候,隨意坐下就可以畫畫、貼貼。我想,能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,讓她們自己玩、自己畫,就是最自然又開心的畫畫過程。
 

尤其是幼兒階段,我覺得不需刻意讓孩子學習畫畫,只給他們觀察,再自由地亂畫就是了。應讓藝術成為生活一部分。

嘉欣覺得,這樣令畫畫既沒有目的性,還可以了解孩子是如何看世界。

畫畫,正是觀點。painting is all about perspective.

電影、音樂、建築、繪畫、陶藝……嘉欣無一不愛;她愛看畫、做陶瓷,當她如常做着自己喜愛的嗜好,便帶着大女兒在身邊,讓女兒知道媽媽的興趣,女兒便自然地學嘉欣一樣玩着陶泥;看畫時,小妮子又常常向媽媽發問問題,孩子已不知不覺對藝術產生興趣、觸覺,相信,這就是最佳的身教了!

「WE ARE CAPTAIN X 林嘉欣」慈善杯,這款圖案是彩虹。(攝影:曾有為)

人人也是藝術家
 
被印在慈善杯上的蝴蝶及彩虹圖案,是嘉欣大女兒 4 歲時所畫的。很多家長總愛蒐集子女成長的點滴,嘉欣也不例外,她笑得燦爛地說:

女兒的畫當然不是甚麼大作啦,但我總愛儲她的『垃圾』呢!除了收好圖畫,也會幫她記下畫冊的年份。

嘉欣說,每個孩子也有 talent 成為藝術家,孩子畫畫,反映了小眼睛如何看世界。她喜歡看女兒的畫,常常問女兒在畫甚麼。

我最愛聽她說畫中的故事。當孩子細說自己的畫,總滿有創意的;我們應多聆聽,而不是去猜他們畫甚麼。

嘉欣回想女兒畫那幅彩虹時的情境:

當她向我說完畫中的是彩虹,之後她便指着窗外大聲嚷着『媽咪你看!』,原來天上真的出現了彩虹。那一刻,女兒提醒了我,現在我們一有時間,便只顧低頭看手機,忘了留意、關心身邊事物、天氣變化,我們不應對環境如此麻木,這是孩子給我們的提示。

不管女兒問她甚麼問題,嘉欣也不會給女兒絕對的答案,

我希望她能有 open mind 看事物。我更不會問她從畫中『學』到甚麼;看畫、對待藝術,不需太具體;才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。

蝴蝶圖案慈善杯的原圖。嘉欣女兒圖畫作構圖豐富。(攝影:曾有為)

藝術對孩子成長的重要
 
嘉欣認為,藝術、文學、電影、運動,都是能改變我們心靈的重要東西,

可惜,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沒有融入更多藝術方面的培訓,只注重學生學術方面的表現。
 

前陣子接連發生學生自殺事件,讀到相關的新聞我便氣憤,雖然明白不應百分百歸咎於香港的教育,但現今教育制度於今次事件中,的確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
嘉欣認為,教育除了學術科目的訓練外,更應加強藝術方面的培育,透過藝術或其他相關項目,有效地增強孩子心靈的成長。

訪問當天嘉欣帶來了多幅女兒的畫作。她喜歡聽女兒細說圖中故事。(攝影:曾有為)

慈善杯會於香港及台灣發售,收益扣除成本將全數撥捐匡智元朗晨曦學校。

撰文 : Mui TOPick 編輯